“雙節”首日廣東文化尋訪團探秘宿松縣博物館
宿松融媒訊 金秋送爽,文脈綿長。2025年中秋與國慶雙節同慶的首日,宿松縣博物館迎來了一批遠道而來的嶺南客人——來自廣東省的十余名文化愛好者組成的文化尋訪團,踏上了一場跨越千里的文明對話之旅。

在講解員的娓娓講述中,尋訪團成員依次步入“宿松文明史陳列展”“山水豐碑·紅色革命展”“華彩戲韻·廣德市博物館館藏彩墨戲曲藝術展”等主題展廳。從新石器時代的粗樸陶石器,到漢代原始瓷的溫潤肌理;從宋代青白瓷的清雅風骨,到明清青花瓷的繁麗紋樣,一件件文物如同時光的信使,將皖西南大地千年的文明演進徐徐鋪展。

在宿松明清古十景主題展板前,游客們駐足凝望,仿佛穿越時空與詩仙對話;透過交互屏幕,新石器時期遺址的星羅棋布令人驚嘆先民智慧;北宋青白釉仙人吹笙壺前,眾人屏息欣賞,為古代匠人的巧思神工所折服。松茲古城的復原沙盤更讓嶺南來客直觀感受到這座千年古縣的空間格局與歷史縱深。

步入“紅色革命史”展區,一幅幅泛黃的歷史照片、一件件斑駁的革命文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無聲訴說著宿松這片熱土上的烽火歲月。在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的展板前,講解員深情講述著紅二十八軍在此堅持游擊斗爭的英勇事跡,讓廣東游客深受震撼道,“原來在大別山西南麓,也有如此壯烈的革命斗爭史啊!”
近年來,宿松縣博物館持續推進“流動博物館進校園”“館校共建”等文化惠民項目,借助數字化展陳、社教活動與跨區域交流,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此次粵皖文化交流,正是區域文旅協同發展的生動縮影。
“這不僅是一次參觀,更是一場心靈的對話。”一位廣東游客感慨道,“宿松的歷史厚度、生態之美與人文之光,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與溫情。我們愿做文化傳播的橋梁,讓嶺南與皖江的文化血脈在交流互鑒中生生不息。”
值此佳節,宿松縣博物館以文化為媒,以文物為證,向八方來客講述著千年古縣的動人故事。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浪潮中,這座承載著文明記憶的場館正以開放包容之姿,迎接更多遠方的回響。(通訊員 段景玉)
責任編輯:楊劉敏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