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生態環境分局以“法治+生態”模式繪就山水間的幸福畫卷
宿松融媒訊 今年以來,宿松縣生態環境分局以法治為筆、生態為墨,創新實踐“法治+生態”融合發展模式,以法治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用制度創新激活生態動能,讓法治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后盾,在山水之間勾勒出一幅生態優美、百姓幸福的和諧畫卷。
嚴格依法行政,守護生態環境底線。將嚴格執法作為生態保護的核心抓手,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聘請專業法律顧問,為日常執法、案件處理提供精準法律支撐,確保執法行為于法有據、程序規范。創新建立行政執法案件“專人審查+中隊互審”雙審查機制,一方面明確一名案件辦理專業人員對所有案件開展審查,嚴格把關案件整體質量與程序的合規性;另一方面,由執法中隊通過互評方式開展案卷評審,全力保障案卷制作的標準化、規范化。今年以來,已完成9起案件的合法性審查,組織案卷評審2次,審查案卷9份。
深化法治惠企,營造優良法治環境。大力推行非現場檢查模式,利用在線監控、無人機巡查、視頻調度等科技手段,對重點企業開展“云監管”,既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干擾,又提高問題發現效率更好指導企業及時解決問題。今年以來,非現場執法檢查達60余次,發現的環境問題均已督促整改到位。創新“精準式”執法服務,根據企業需求定制環保檢查清單,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治污難題開展“靶向檢查”,提供合規指導,目前已為多家企業解決環保困惑,實現執法剛性與服務溫度的有機統一。同時,積極推行“柔性執法”,對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或主動消除減輕危害后果的,優先采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行政指導等方式處理,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合規發展。
健全普法機制,筑牢生態法治根基。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將普法深度融入執法全流程。在案件查處、現場檢查等執法環節,同步開展細致的法律解讀,通過剖析典型案例闡釋法律條文,讓相對人明晰法律邊界與責任。目前,累計開展“執法+普法”活動16余次,實現了執法與普法的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緊扣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等關鍵節點,強化與鄉鎮、經開區管委會等部門的協同聯動,組建專業普法宣傳隊伍,深入經開區、鄉鎮、社區等企業集中地開展精準普法。活動通過制作條幅、布設展板、發放宣傳彩頁、現場答疑釋法等多元形式,廣泛宣傳生態環境領域法律法規。年內累計發放宣傳資料8000余份,覆蓋群眾5000余人次,有效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地生根,以堅實的法治力量為生態環境保護筑牢防線。(通訊員朱普生)
責任編輯:姚翠蘭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