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幼兒園萌娃周末“打卡”宿松博物館
宿松融媒訊 金秋十月,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探秘活動在宿松博物館悄然上演。城關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化身“小小探寶家”,踏進這座承載千年文脈的時光殿堂,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文化漫游。

步入“文明溯源”展廳,黃鱔嘴遺址的遠古生活圖景徐徐展開。陶罐靜立,石器泛光,漁獵與紡織的痕跡訴說著先民的智慧。孩子們踮腳凝望,稚嫩的聲音此起彼伏:“老師,這是不是古人用的工具?”“他們是用石頭打獵嗎?”一個個問題如清泉叮咚。講解員化身為故事使者,將“封國置縣”的滄桑、“唐宋華章”的風雅、“明韻清風”的氣度,編織成孩子們聽得懂的歷史童話,讓厚重的土地記憶悄然扎根心田。

在柔和的燈光中,“鎮館之寶”——宋青白釉仙人吹笙壺靜靜佇立。仙人捧笙,神態安逸,衣袂仿佛隨風輕揚。伴隨著《列仙傳》中王子喬吹笙引鳳的神話傳說,孩子們屏息聆聽,仿佛聽見了穿越千年的悠揚笙音。“它好像在唱歌!”一個孩子輕聲感嘆,眼中閃著光。在“宿松明清古城”沙盤前,小手指著蜿蜒的城墻與熟悉的街巷,驚喜地喊出:“那里是我家!”歷史與當下,在這一刻溫柔交匯。步入“山水豐碑”紅色展廳,氣氛莊重而深情。一幕幕革命場景,一個個英雄身影,通過雕塑與光影重現崢嶸歲月。孩子們安靜地走過,用純真的目光致敬不朽的信仰,心中悄然種下崇敬的種子。

旅程的尾聲,是一場色彩與想象的盛宴——“柏龍華彩墨戲畫”藝術展。水墨氤氳間,傳統躍動出當代的節奏。孩子們或模仿畫中人物的姿態,或熱烈討論畫里的故事,笑聲在藝術的空間里回蕩。文化,不再遙遠,而成了可看、可感、可玩的親密伙伴。

這不僅是一次參觀,更是一堂行走的育人課。宿松博物館以“館校共育”為橋梁,讓文物開口說話,讓歷史變得可親。孩子們用童真的眼睛丈量千年,用好奇的心靈連接家鄉。這一程,是啟蒙,是喚醒,更是文化血脈的溫柔傳承——在小小的心田里,已悄然萌發對故土的深情與對世界的向往。(通訊員 張曉培)
責任編輯:楊劉敏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