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解民憂 春風化積案
——宿松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信訪攻堅記
宿松融媒訊 日前,宿松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成功化解一起歷時二十年的信訪積案。信訪人對處理結果表示滿意,并簽訂息訴息訪承諾書。這一成果,是該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全力攻堅化解信訪歷史遺留問題的生動體現,彰顯了該局在為民服務、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堅定決心與扎實行動。
一案一策:廿年確權路,終迎“破冰”時
“等了二十多年,夜里想起這事兒就難眠,如今總算能踏實了!”王先生的聲音里,藏著卸下千斤重擔的輕松。時間撥回2001年,他與另外四戶居民在松茲街道龍井社區購地建房,滿心期待的“安居夢”,卻因土地歷史遺留問題戛然而止——不動產權屬登記成了懸在心頭的“心病”,這一懸,便是二十載春秋。
面對這起時間跨度長、檔案資料散的“釘子案”,宿松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沒有“繞道走”,而是迅速組建工作專班,以釘釘子精神扎進歷史卷宗里。專班人員穿梭于檔案室與現場之間,指尖翻過泛黃的文件,筆尖核對每一筆原始憑證,終于在堆積如山的資料中厘清關鍵事實:當年當事人已足額繳納土地出讓金、配套費,且按規定接受了行政處罰。
“不能讓歷史問題困住群眾的現在。”該局秉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打破按部就班的思維定式,反復研討政策邊界與民生需求的平衡點。最終,一份“補辦土地出讓手續、補簽使用權合同、辦理不動產權證”的方案落地,如同春日破冰,讓王先生等五戶居民的“安居夢”終于照進現實。
組合出拳:施策有力度,為民有溫度
該信訪積案的化解,并非偶然,而是宿松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用“硬措施”保障“軟民生”的必然結果。在信訪攻堅中,該局打出的“組合拳”,每一拳都精準落在群眾需求上:高位推動明責任。局領導將信訪工作納入“一把手工程”,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每個案件都有責任人,每個訴求都有回應期,杜絕踢皮球現象。深入調研摸實情。專班人員不滿足于“紙上辦案”,而是走進群眾家中、來到問題現場,用“腳底板”丈量民情,讓解決方案更貼合實際。創新破局守底線。在依法依規的框架內,不被“老規矩”束縛,針對歷史遺留問題探索“一事一議”的靈活路徑,既守住政策底線,又解開民生“死結”。聯動協同聚合力。主動搭建跨部門溝通平臺,打破信息壁壘,讓“各管一段”變成“齊抓共管”,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網。
這套“組合拳”,不僅實現了“案結事了、事心雙解”,更讓群眾感受到了政策的溫度——王先生拿到不動產權證時的熱淚是對“為民服務”最生動的肯定。
“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該局黨組書記、局長郭芳紅的話語,道出了持續為民的決心。(通訊員 胡松本 徐琴)
責任編輯:楊劉敏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