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
宿松融媒訊 大別山區的宿松羅漢尖,綿延數十公里,漫山遍野的松樹郁郁蔥蔥,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這里松樹品種繁多,有馬尾松、油松、白皮松等,當地許多自然山水的地名也都與“松”字相關,如松樹坪、松樹塢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松樹坳”。它坐落在羅漢尖...... 【詳情】
2025-10-31
宿松融媒訊 清晨的露水還未散盡,遠處的湖面已泛起粼粼波光。他和往常一樣,已經站在了校門口,習慣性地同每個孩子、每位家長打著招呼,目光掃過,留意著書包帶是否系緊,紅領巾是否端正。這個動作,他重復了十年。他就是深耕教育事業四十余年的高嶺鄉楓林小學校...... 【詳情】
2025-10-10
宿松融媒訊 在皖鄂交界的群山深處,二郎鎮三沖村曾長期因基礎設施落后、產業薄弱、人口外流等問題導致發展滯緩。面對這一系列難題,省地礦局選派至該村的第一書記王國雷,毅然扛起鄉村振興的重任,用腳步傾聽民聲,以實干詮釋擔當,帶領三沖村一步步走向新生。 ...... 【詳情】
2025-09-16
宿松融媒訊 在隘口鄉畢涼村,閔章校的名字總是和“雞司令”“共富帶頭人”緊密相連。一位中專畢業生,扎根鄉村二十一載,憑借一股韌勁和不斷創新學習的熱情,將小土雞做成千萬元大產業,更帶領五十多戶鄉鄰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初心如磐,從電視屏幕到養雞場 ...... 【詳情】
2025-09-15
宿松融媒訊 地處宿松縣大山深處的北浴鄉,群山環繞,道路蜿蜒。北浴學校宛如一座燈塔,照亮著山里孩子的求知之路。該校以何紫葉、宋田力為代表的一群特崗教師,就是那一盞盞永不熄滅的明燈。 2011年,剛剛大學畢業的何紫葉,懷著對鄉村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詳情】
2025-09-15
宿松融媒訊 在隘口鄉畢涼村,閔章校的名字總是和“雞司令”“共富帶頭人”緊密相連。一位中專畢業生,扎根鄉村二十一載,憑借一股韌勁和不斷創新學習的熱情,將小土雞做成千萬元大產業,更帶領五十多戶鄉鄰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初心如磐,從電視屏幕到養雞場 ...... 【詳情】
2025-09-15
宿松融媒訊 在教育這片熱土上,宿松中學教師楊林盛二十余年如一日,以初心為燈、以仁愛為槳,用智慧和溫情書寫著育人篇章。從精彩紛呈的課堂到潤物無聲的班會,從悉心指導學生到傾囊相授培養青年教師,他始終踐行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 楊林...... 【詳情】
2025-09-15
宿松融媒訊 從鄉村課堂到特教舞臺,從南疆戈壁到教研一線,她用愛與責任,在無數人心中播撒下向上的種子。她便是深耕教育事業三十載的楊芳老師。 楊芳,宿松縣華亭鎮中心小學正高級教師,曾獲安徽省特級教師、安徽最美教師、中國青基會“希望工程燭光獎”引...... 【詳情】
2025-09-11
宿松融媒訊 今年七月,宿松縣巾幗創業女能人石燕迎來了值得慶賀的日子——她用三年時間闖出來的種養生態循環產業鏈結出碩果,為皖西南農村鋪就了一條生態農業與高效農業并行的新路子。 “以前這25畝大棚的葡萄,就因為土質問題,產量死活上不去,承包都沒人...... 【詳情】
2025-07-17
宿松融媒訊 2025年5月30日,端午佳節前夕,家家戶戶粽香四溢,彌漫著濃郁的節日氣息。22歲的陳宇望著父親用過的膏藥發怔。就在一天前,答應去參加她畢業典禮的父親永遠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如今,粽香依舊,可那個會在她耳邊溫柔叮囑的人,卻再也回不來了…… ...... 【詳情】
2025-07-01
宿松融媒訊 近日,在九姑鄉中心小學,一位孕婦教師的堅守故事溫暖了整個校園,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擔當。 這位教師名叫宋陳林,是601班的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她自小在孚玉鎮六圩村長大,家中姐弟三人,家境貧苦,但父母咬牙供孩子們讀書。宋...... 【詳情】
2025-06-30
宿松融媒訊 李楊,男,中共黨員,現任趾鳳中小副校長、黨支部組織委員,自1992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扎根在趾鳳鄉山區學校,為學生、為教師、為學校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就像一盞不滅的“燃燈”,照亮別人,燃燒自己。 1992年,李楊老師初次踏上宿松鄉村小學...... 【詳情】
2025-06-23
宿松融媒訊 在華亭鎮花涼村,有這樣一個人,三十余載如一日,將助人為樂融入生命的每一個角落,用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他就是姚祝榮。在妻子張敏玲眼中,丈夫做好事早已不是一時沖動,而是深入骨髓、發自內心的自然之舉。 1992年,初到廣東東莞...... 【詳情】
2025-05-28
宿松融媒訊 在程嶺鄉,有一位被村民親切稱為“藍馬甲”的公益人——柏玉鳳。她是宿松縣新世紀論壇公益協會程嶺聯絡站站長,一位用行動詮釋愛與奉獻的女性。她常說:“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幫就幫一把!”這句質樸的話語,道出了她多年來堅持公益的初心。 ...... 【詳情】
2025-05-21
宿松融媒訊 在宿松縣,有這樣一位特殊的“拾荒者”——司國慶。他是退役軍人,也是大別山風情館的創辦者。二十余年來,他自掏腰包300多萬元,只為守護和傳承大別山地區的民俗文化。這份堅持與熱愛令人動容。 司國慶與民俗文化的緣分,始于1995年那個普通的...... 【詳情】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