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教育光陰譜成歲月的歌
宿松融媒訊 清晨的露水還未散盡,遠處的湖面已泛起粼粼波光。他和往常一樣,已經站在了校門口,習慣性地同每個孩子、每位家長打著招呼,目光掃過,留意著書包帶是否系緊,紅領巾是否端正。這個動作,他重復了十年。他就是深耕教育事業四十余年的高嶺鄉楓林小學校長陳軍。他所帶班級曾獲得“安慶市優秀班集體”榮譽稱號;2008年獲評“宿松縣優秀教師”。

初心如泥 潤育花開
1983年,陳軍懷揣著夢想與激情初登講臺。80年代,不少農村家庭光景艱難,學費成了攔路虎,有些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而面臨輟學。他便揣著貧困生手冊,領著幾位老師,天蒙蒙亮就踏上露水浸透的田埂,挨家挨戶地走訪。那時的黃土路,一下雨就變得泥濘不堪,他的鞋底總沾著沉甸甸的泥巴。班上的華華同學(化名)自幼喪父,家里實在揭不開鍋,眼看就要失學。他從孩子母親的嘆息中,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于是毅然提出:學費由他來付。這一默默舉動,讓華華同學順利地讀完了小學。
鄉村學校留守兒童多。他所帶班上的磊磊同學(化名)家境特殊,父母離異,與年過七旬的爺爺生活。性格怯懦孤僻,上課沉默,學習成績也跟不上。他注意到這個安靜的孩子后,常常去家訪,找磊磊同學聊天,漸漸成了孩子信賴的“大朋友”。學習上,他給予了更多關懷。從三年級起,每天放學后,他都為磊磊同學單獨輔導。日復一日地堅持,讓磊磊的成績有了明顯提高。不僅如此,他還鼓勵磊磊同學積極參加學校藝術節。在集體的排練與展示中,磊磊同學漸漸開朗起來。當他手捧一等獎獎狀,雀躍地跑到陳老師面前說“我要把獎狀送給陳老師,因為您是我的好朋友”時,他看到的,已不再是那個怯懦的男孩,而是一個眼里有光、充滿朝氣與自信的少年。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學上,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這些都是我們教師應該做到的?!标愜娬f這是他的教育初心。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泥土里長出的承諾,在歲月中開花結果。
風雨如晦 師心如檐
他將滿腔熱忱獻給了孩子,也將溫暖的情誼留給了同事。臨時代課教師小鄧離開學校時在微信留言中寫道:“陳校長,真誠地跟您說聲感謝!感謝您在工作上的悉心指點,在生活上的無私關懷,這一切,讓我受益終身……”這也是無數曾在高嶺鄉楓林小學成長起來的年輕教師的共同心聲。
學校里的小宋老師老家在太湖縣,一次在周末返程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陳軍接到消息后心急如焚,得知她身體無大礙后,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他一邊輕聲細語地安撫著小宋焦慮不安的情緒,讓她不要擔心工作,安心養傷,一邊迅速著手協調學校課程的安排,確保教學進度不受影響。住院治療期間,他對小宋老師的關懷從未間斷。每天,他都會撥通小宋老師的電話,詢問她的身體狀況,還特意安排學校同事前往醫院看望小宋?!翱吹疥愋iL和同事們這樣關心我,內心真的很感動?!毙∷卫蠋煾锌卣f。
晨昏克勤遠路擔崗
陳軍在楓林小學擔任了七年的教導主任后,2017年,他開始負責這所村級小學的全面工作。每天天剛蒙蒙亮,他總是第一個到校。先到廚房看看柴火夠不夠燒,再挨個教室檢查門窗。等到傍晚放學,他總要等所有孩子都離校后,再巡視一遍校園,確認每間教室的燈都關了、門都鎖好,才最后一個離開。校園的日常守住了,可他心里還壓著一塊大石頭。楓林小學太偏遠,年輕老師來了也留不住,待上一兩年就想辦法調走。教師像走馬燈似的換,孩子們的學習怎么能安穩?
“光靠講情懷留不住人。”他心里明白,得給老師們實實在在的盼頭。那段時間,他整天琢磨這事,終于想出了個辦法:要給學校設立獎學金和發展基金。
從此,這個兩鬢花白的老人開始了他的“奔波”。一有空閑,他就往村里、鄉里甚至縣里跑,找當地的企業家,聯系從村里走出去的能人。他兜里總揣著學校的資料,見人就不厭其煩地講學校的困難,講孩子們多么需要穩定的老師。
起初并不順利,吃過閉門羹,也聽過風涼話。但他從不氣餒,這次不行就下次再來。慢慢地,他的真誠和執著打動了越來越多的人。
先是“葉青獎學金”設立起來了,接著“楓林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教育基金”也到位了。有家企業還直接給學校送來了嶄新的辦公桌椅和教學設備。
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讓老師們看到了希望。原來想著要走的,現在也愿意留下來試試。他用磨破的鞋底,為孩子們蹚出了一條路。
如今,他即將退休,將工作的擔子交到了年輕人手中,心卻依然系著學校。憑著對教育的一片赤誠,他四十年如一日,耕耘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將大半輩子默默獻給了這里的孩子們。他用最樸實的行動,譜寫了一位普通教育者扎根鄉村、獻身教育的深沉之歌。(通訊員 石紅霞)
責任編輯:李晨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