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嶺鄉:房前屋后“搖錢樹” 鋪就鄉村“致富路”
宿松融媒訊 晨霧還未散盡,程嶺鄉楊辛村健身廣場已熱鬧起來。村民石大叔扛著鋤頭,對著剛領的油茶苗仔細比畫著種植間距。“以前這些邊角地要么長草,要么堆雜物,現在聽說種薄殼山核桃、油茶能‘生金’,誰不樂意?”石大叔抹了把汗,眼里閃著期待的光這一切,都源于程嶺鄉即將實施的2025年“搖錢樹”項目。作為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該項目以“小空間”撬動“大產業”,通過盤活村民房前屋后、道路沿線閑置空地,規模化種植薄殼山核桃、油茶、柑橘等高效經濟作物,讓“方寸地”變身“聚寶盆”,真正實現“村有產業、組有分紅、戶有收益”。
精準調研,嚴把市場關
“選薄殼山核桃、油茶、柑橘,可不是拍腦袋決定的。”鄉林業站站長徐義平介紹,項目前期經過充分調研,三類作物均屬“懶漢樹”“長壽樹”——薄殼山核桃盛果期長達50年,油茶一次種植可收益30年以上,柑橘通過矮化密植技術3年即可掛果;且它們對土壤要求不高,耐干旱、抗病蟲害,非常適合房前屋后零星種植;更關鍵的是,市場前景廣闊:薄殼山核桃每斤售價超30元,優質茶油每斤超60元,本地柑橘通過鐵寨的知名冷鏈直供周邊城市,銷路穩定。
創新模式,嚴把質量關
為打消村民顧慮,項目創新采用“銜接資金+村集體+農戶”模式:銜接資金直接用于苗木采購、技術培訓和初期管護,所選苗木為頂芽飽滿,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一級苗,嚴格執行“三證一簽”制度,即苗木具有生產經營許可證、檢疫合格證、質量檢查合格證和種源地標簽。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苗木采取堅決拒收措施。村民通過投工投勞整理土地開展日常養護;村集體牽頭統一規劃種植區域、對接收購渠道,收益按“4:3:3”比例分配——40%歸村集體用于公益事業,30%按地塊面積分給參與農戶,30%注入村產業基金,滾動發展。
服務“護苗”,嚴把技術關
“光種下去不行,得讓樹‘活起來’‘長錢’!”鄉林業站已組建由4名農技專家、10名鄉土“土專家”構成的技術服務隊,從3月起開展“田間課堂”,每月固定到村指導,針對不同作物特性講解修剪、施肥、防蟲技巧;針對柑橘等易受凍作物,免費發放防寒布。目前,程嶺鄉已召開4場項目動員會,發放宣傳資料1300余份,完成3個行政村的地塊摸排,登記意向種植面積超200畝。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2025年的春風里,程嶺鄉的房前屋后、道路兩旁,悄然種下了一片希望。現如今,這些“搖錢樹”,不僅是村民的“綠色銀行”,更將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生態風景線”。“我們要讓每一寸土地都‘活’起來,讓每一戶農家都‘富’起來,讓‘搖錢樹’真正搖出幸福生活!”鄉黨委書記張小妹說。(通訊員 黃志民)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