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坪鄉邱山村:小小茶葉鋪就鄉村振興綠色大道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柳坪鄉邱山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與深厚的茶文化底蘊,以黨建為引領,以品牌為抓手,以項目為支撐,走出一條“茶產業+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之路,讓小小茶葉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的“綠色大道”。

邱山村坐落于皖鄂兩省結合部,地處北緯30°優質茶生產地帶,平均海拔400-800米。這里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且pH值適宜,為茶樹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全村現有茶葉種植面積超千畝,可采摘面積達1200畝,年產干茶近萬斤,總產值400余萬元,茶葉等相關特色農產品已成為村民增收的特色主導產業。
黨建領航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鄉黨委、政府錨定“打造茶鄉竹海、建設生態柳坪”戰略目標,從茶苗采購、技術指導到資金扶持等方面全方位發力。統一采購優質茶苗免費提供給農戶,定期邀請技術人員現場教學,積極對接創業貸款與小額信貸,通過補助等舉措激發群眾種植熱情。2014年精準扶貧以來,全村新增茶葉種植1200余畝,帶動農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2024年度高達120余萬元。同時,借助“引鳳還巢”政策,成功動員更多本土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目前,全村已培育茶葉專業合作社2家、種植經營大戶4家,涉茶農戶達200余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發展梯隊。
文化為魂讓茶產業更具底蘊。柳坪鄉產茶歷史悠久,清康熙二十八年和道光八年所編《宿松縣志》均有相關記載。1915年,當地“松羅茶”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奠定了深厚的產業基礎。本世紀初,制茶家族傳人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整合“松羅”“麻雀舌”“谷雨尖”傳統制茶技藝,制定規范工藝流程與技術標準,創制出“宿松香芽”系列茶品。2017年,“宿松香芽”傳統制作技藝入選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古老制茶技藝在傳承中煥發新生。
品牌賦能拓寬市場發展空間。邱山村以自身為核心產區,聯合龍河村、蒲河村等多村共同打造“宿松香芽”品牌并完成商標注冊。通過連續三屆主辦“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藝術節,積極參加各類大型茶葉展覽會、推介會,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宿松香芽”綠茶先后斬獲中國—安慶首屆茶博會金獎、第六屆“中茶杯”銀獎、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等多項榮譽,2015年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2018年取得綠色食品證書,2024年9月更是在第29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全國十大名茶”評選中榮獲金獎,品牌價值不斷攀升。
項目支撐筑牢產業發展根基。2013年以來,累計實施17個項目,投資1000余萬元,逐步構建起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的完整茶產業鏈條。項目采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優先吸納脫貧戶、監測戶就業,預計年帶動10人務工增收,人均增收0.3萬元,讓村民在產業發展中共享紅利。
如今的邱山村,千畝茶園連綿起伏,四季茶香縈繞山谷,吸引著八方游客慕名而來打卡體驗。下一步,邱山村將繼續深耕茶產業,持續做好非遺文化傳承與品牌提升文章,推動茶旅融合向更深層次發展,讓茶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堅實支撐,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通訊員 孫登進)
責任編輯:朱宜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