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街道:農村道路管護 按下鄉村振興“加速鍵”
宿松融媒訊 一直以來,龍山街道把農村道路保障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著力構建農村公路管護長效機制,抓重點、強措施、促落實,按下鄉村振興“加速鍵”。
健全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組織領導體系,明確街道、村社、養護人員三級管護職責,根據轄區內農村公路等級、數量和管護任務,細化責任清單,分級劃分責任區,確保道路交通安全各項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綜合管理合力。同時成立農村公路管理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監督考核和資金管理。各村(社區)作為責任主體,具體負責轄區內道路的日常巡查、小修保養和組織協調。
定期排查,鞏固管護成效。組織精干力量對轄區內易遭水毀的路段、橋涵、防護設施等開展大排查行動,重點對臨水、臨崖、急彎、陡坡等危險路段進行全面整治,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治理臺賬。養護人員定期對路面進行清掃保潔,及時清理邊溝、涵洞淤塞,確保排水暢通;對出現的路基坍塌、路面坑槽、裂縫等情況,做到“早發現、早處治”。同時,高度重視安防設施維護,定期對交通標志、標線、護欄、警示樁等進行排查、清洗、修復或更新,消除安全隱患。
創新方式,共建平安交通。利用微信等線上平臺,及時發布道路交通安全知識、交通法律法規和安全警示宣傳信息等,提升群眾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知曉度,進一步增強群眾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線下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持續提升農村面包車、農用車、摩托車駕駛人等主要群體的道路出行安全意識。同時創新“路長制+村民自治”模式,通過“一事一議”、村規民約等方式,引導沿線村民認養路段、參與監督、投工投勞,將愛路護路要求融入日常,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形成了人人關心、支持、參與農村道路管護的良好氛圍,共同營造安全順暢的道路交通環境。(通訊員 陳媛媛)
責任編輯:朱宜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