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茲街道:志愿服務精準暖心 實事辦在群眾“家門口”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松茲街道以黨建為引領,深耕基層志愿服務,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社區治理“神經末梢”,通過一件件民生實事、一次次貼心幫扶,把溫暖送到群眾身邊,讓志愿服務成為基層治理的“暖心底色”。

11月12日,龍井社區黨總支委員楊鐵軍一如往常,帶著農村留守老人生活服務“明白紙”走訪轄區獨居老人。
“這是專為老年人制定的,上面有醫院、水電氣服務電話,還有社區包片干部聯系方式,有困難隨時打,我們隨叫隨到。”楊鐵軍逐一向老人講解信息、反復叮囑。

今年74歲的楊菊旺是龍井社區的獨居老人,一直以來,社區志愿者都是他生活里的“貼心人”。對此他深有感觸:“有事一個電話就來,對我們關心照顧得特別好。”定期探望、嘮家常、宣傳政策,志愿者的細微照料讓老人的日子暖意融融。
同樣,在玉龍社區居委會委員趙秀娟看來,她身兼網格員與志愿者雙重身份,每天穿梭在小區樓棟、背街小巷,圍著居民的“柴米油鹽”忙碌。“幫行動不便的老人買生活用品、代辦養老認證,挨家挨戶宣傳醫保繳費政策和用電防火知識,用‘腳底板’踏遍網格每個角落。”她笑著介紹,志愿者們會把收集到的民情整理成清單,讓居民的“急難愁盼”實實在在解決在家門口。

其實,這樣的暖心場景在松茲街道隨處可見,學雷鋒志愿服務月里,志愿者們開展“植綠護綠·共建和美家園”活動,清理綠化帶垃圾、種植樹苗,還聯合多部門開展巾幗普法宣傳,發放維權資料800余份;針對行動不便群體,街道采取“網格摸排+數據聯動+上門服務”模式,用“皖事通”APP幫特殊人員完成養老認證,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志愿者們還分組走進孤寡老人家中,打掃衛生、檢修水電設備,用實際行動傳遞關愛。
據悉,松茲街道目前在冊志愿者已達3897人,累計服務時長6194.9小時,他們活躍在社區治理、民生服務、政策宣傳等各個領域,成為基層服務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下一步,街道將重點在‘精準’和‘常態’上下功夫。”松茲街道黨政辦工作人員徐丹表示,將全面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志愿者接單”模式,圍繞課后托管、老人照護等群眾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健全長效機制,讓志愿服務轉化為日常化供給,把服務送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真正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融媒體記者 張曉珍)
責任編輯:朱宜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