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頭鄉:金秋芝麻滿田香 機械收割助農忙
宿松融媒訊 金秋時節的洲頭鄉,處處涌動著豐收的喜悅。眼下,成片的芝麻已陸續成熟,沉甸甸的芝麻蒴莢掛滿枝頭,隨風搖曳間溢出陣陣清香。種植戶搶抓晴好天氣,全力投入芝麻收割工作,田間地頭收割機轟鳴作響,構成了一幅豐收的鄉村畫卷。

在洲頭鄉小瓜村新研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的芝麻種植基地,齊腰高的芝麻稈整齊排列,飽滿的蒴莢將稈子壓得微微彎曲。芝麻收割機穿梭田間,轟鳴聲中,芝麻稈應聲倒下,收割、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一粒粒銀白色的芝麻被精準收集。幾個來回,收割機的肚子就被芝麻顆粒裝滿,然后伸開長長的“手臂”將芝麻傳送到在旁等候裝載的運輸車上。

“往年種植芝麻,最愁的是收割環節。人工割稈、晾曬、手工捶打脫粒,一畝地要忙活大半天,累得腰酸背痛不說,效率還低。今年換了宜機收的新品種,秸稈堅韌不易折斷,蒴莢成熟度均勻,配合專用收割機,一天能收80畝。收割、脫粒、秸稈粉碎一步到位,不僅省了人力,還減少了對芝麻粒的損耗。”望著一輛輛滿載芝麻的運輸車緩緩駛出田間,新研農作物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何明國滿臉喜悅。
據何明國透露,今年合作社種植了200畝芝麻,由于采取機播、機收等全程機械化管理,光人工費就節省6萬多元。“得益于新品種的推廣和科學的田間管理,芝麻長勢遠超預期,經初步測算,畝產能達到110公斤,預計總收益將比去年大幅提升。”談及銷售情況,何明國笑容燦爛,“現在剛收割完,就有收購商上門來談收購了,給出的價格也很可觀,根本不愁銷售。”
據悉,2025年洲頭鄉芝麻種植面積達7000余畝。洲頭鄉之所以能實現芝麻種植面積和產量的雙提升,離不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的深入推進。今年汛期,洲頭鄉的長江、后湖水位較常年偏低,且退水時間早,鄉黨委政府敏銳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引導農戶開發利用沿江、沿湖大片閑置灘涂擴大芝麻種植面積。同時,通過引進宜機收優質芝麻品種,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種植指導,解決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普及,更是破解了芝麻種植費工費時、難脫粒的瓶頸。以往人工收割芝麻,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造成芝麻粒脫落和浪費。如今,專業機械的投入使用,讓芝麻播種、收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新品種+機械化’模式,點燃芝麻豐收新引擎!”洲頭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下一步,洲頭鄉將繼續擴大宜機收芝麻品種種植規模,優化種植技術,完善產業鏈條,讓芝麻產業成為洲頭鄉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富民產業。(通訊員 余宜勝)
責任編輯:朱宜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