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頭鄉:蔗田鋪就致富路 集體經濟煥新生
宿松融媒訊 金秋時節,正是甘蔗成熟的好時機,走進宗營村的甘蔗種植基地,一眼望去,連片的甘蔗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修長的蔗莖挺拔粗壯,翠綠的蔗葉在微風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這片充滿生機的蔗田,正是通過村集體流轉土地,種植大戶承包打造的“致富田”,不僅讓甘蔗喜獲豐收,更帶動周邊群眾穩定增收。

此前,村民土地分散多,面積小,不規整,不能進行大規模集約化種植,不少村民守著“一畝三分地”,收入來源單一,村集體通過集中流轉村民手中的土地,進行統一平整,統一管理、統一發包。為充分激活村級集體經濟活力,村里積極引進甘蔗種植大戶,將閑置土地集中整合,發展規模化甘蔗種植產業。大包戶憑借多年的種植經驗和市場資源,全身心投入甘蔗種植,從選種、育苗到田間管理,都采用科學規范的方法。村里則全力配合,協調土地流轉、解決灌溉難題,為甘蔗種植保駕護航。
在甘蔗種植的各個環節,從整地、播種、施肥到除草、收割、搬運,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這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不少原本閑置在家的老人、婦女紛紛加入種植隊伍。“以前在家沒事做,現在到蔗田干活,一天能掙不少錢,還能照顧家里,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正在蔗田忙碌的村民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據統計,甘蔗種植基地累計帶動周邊數十名村民穩定就業,村民年人均增收顯著,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讓大家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豐收之后,銷售是關鍵。大包戶憑借成熟的市場渠道和敏銳的商業嗅覺,不僅對接了本地的糖廠、批發市場,還通過電商平臺、農產品展銷會等多種途徑,將甘蔗銷往全國各地。“我們的甘蔗品質好,甜度高,現在線上線下訂單不斷,根本不愁賣!”大包戶還積極探索深加工路徑,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拓寬銷售渠道,讓“甜蜜產業”的附加值不斷提升。
看著豐收的甘蔗和村民們忙碌的身影,大包戶難掩心中的喜悅,他笑著說:“當初來村里承包土地種植甘蔗,就是看中了這里的土地資源和村里的支持力度。現在甘蔗豐收了,能帶動鄉親們就業增收,看著大家腰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我打心底里高興!更沒想到的是,通過規模化種植和市場化運作,村級集體經濟也跟著壯大了,這是雙贏的好事情!”
看著昔日的“小土地”變成了“聚寶盆”,村級集體經濟煥發新生機,村民們在“甜蜜產業”的滋養下,正一步步走向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這片青青的蔗田,不僅承載著大家的致富夢想,更見證了村級集體經濟與群眾增收共贏的美好圖景。(通訊員 楊石飛)
責任編輯:朱宜


您的位置:






